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,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。近年来,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着眼阵地共建,紧密结合区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,统筹线上线下等各级各类资源,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阵地建设。
三级阵地“六有”全覆盖。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在乡镇(街道、开发区)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在行政村(社区)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23个乡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317个村(社区)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建成,并严格按照“六有”标准。即有标识、有场地、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书籍、有工作制度、有活动安排、有软件资料常态化开展工作。充分利用 “新时代文明实践”这座桥梁,坚持全域覆盖、高效运行、有效管理,推进“中心+所+站”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。做到群众在哪里,文明实践就在哪里,致力于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十个一”加强阵地建设。结合区三馆一中心装修新建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新建文明实践大讲堂、志愿者服务站等,为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拓展了阵地。并依托现有资源分别打造文明实践大讲堂、志愿者服务站、室外舞台、多功能活动室、图书馆、文化主题公园、“四色裕检”文化示范窗口、文明实践广场、“裕”见青春志愿服务驿站、红色教育基地。
五大平台功能整合。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求和群众需求,统筹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整合建立理论宣讲、教育服务、文化服务、科技与科普服务、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。韩摆渡镇棉场村,就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、电子阅览室为依托,引导村民积极发掘传统民俗文化,自发组建百姓文化艺术团,开展文艺活动。村级活动场所俨然已成为民主议事、传经送宝、文体娱乐的主阵地。
两个“中心”互融互通。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区融媒体中心同步建设坚持“共建共享、互通互融”原则,实现“两个中心”场地共用、活动共办、信息共享,打通区级融媒体传播文明实践的“神经末梢”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模块接入“新闻+政务+服务”为一体的“筑梦裕安”App手机客户端,借助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手段,深度融合文明实践的内容优势、活动优势与融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、新媒体技术优势,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数字平台,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赋能。(杜依婷)